维生素可不可以长期吃,需要根据是否缺乏决定。维生素在机体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日常饮食结构合理,通常不会造成缺乏,无需额外补充,更不需要长期吃。但如果是患有疾病,存在维生素缺乏情况的患病人群,为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维生素的补充,此时是可以长期吃的,但应避免盲目补充。
一、不建议长期吃:普通人群一般不建议长期补充维生素,有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身体健康,常见于以下几点危害:
1、中毒:过量补充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可造成中毒,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疲惫乏力、头晕、头痛,甚至造成高钙血症、肝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后果;
2、皮肤损害:如长期补充B族维生素,可能会造成皮肤损害,出现皮肤红肿、瘙痒、刺痛感,并伴随出现口唇干燥的表现;
3、其他:过量补充维生素还易导致尿路结石的发生,或者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的表现。
二、建议长期吃:患有疾病、维生素消耗多、进食量不足等人群,应遵医嘱长期补充维生素,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1、摄入不足:如厌食者,或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缺乏、胃肠功能紊乱等人群,容易发生维生素摄入不足,故而可以较长期的补充维生素;
2、消耗过多:如孕产妇、哺乳期妇女等,或是肝脏疾患、慢性腹泻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因维生素消耗量较大,也需较长期补充维生素;
3、疾病治疗:如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常服维生素B作为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也常用维生素C作为辅助治疗,脚气病需补充维生素B,坏血病需补充维生素C,夜盲症需补充维生素A,佝偻病需补充维生素D等。
因此日常可通过摄入丰富的食物补充各类维生素,避免盲目补充,而疾病患者需及时就医治疗,遵医嘱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