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5月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将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此次治理共分两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4月~7月,为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12月,为专项督查[37]。
2017年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部公布《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定義语言、网络欺凌都算欺凌,規定學校在據報後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对确需复查的,15日內由县级防治学生欺凌工作部门组织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外专家调查小组启动复查。[38]欺凌問題調查將列入校长、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班主任考評分數,蓄意落实不到位者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措施,尤其強調教育人員不得再以打闹嬉戏等觀點掩蓋定義校园欺凌。
懲戒措施:[39]
情节轻微由学校开展批评教育,欺凌学生需书面道歉。
情节比较恶劣由学校會同公安开展批评教育,欺凌学生需书面道歉。
屡教不改或情节恶劣,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
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法程度,除以上全部措施外,交由少年法庭處理,必要時移送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区矫正机构。
2024年3月20日,成都市招考委、成都市教育局印发《2024年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其中提到校园欺凌者最后投档。[40]
臺灣
编辑
在臺灣,每個學期都會讓學生填俗稱霸凌單的問卷,旨在幫助那些受霸凌而不敢向老師說的同學。教育部自2006年公佈「改善校園治安—倡導友善校園,啟動校園掃黑實施計畫」(教育部,2006)後,陸續推行一系列的反霸凌計畫及要點,包括「防治校園暴力、霸凌之作法」(教育部,2007)、「防制學生將校園霸凌與不雅影片上傳網站散布預防輔導作法暨相關法治教育」(教育部,2008a)、「教育部補助推動反霸凌安全學校要點」(教育部,2009a)。由中央制訂政策來推動反霸凌工作,投入國家資源以求降低校園霸凌。
政策的優點包括:建立中央、縣市、分區及學校等四個層級的校園安全運作平台,並強化教育、警政、司法界多方相互聯繫及支援機制。推動反霸凌安全學校,對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學校提供經費,每校申請最多三年補助。對霸凌事件的處理措施,不僅針對霸凌者或受凌者,亦將旁觀者納入輔導。
中山大學鄭英耀及陳利銘研究團隊針對反霸凌政策進行分析後,提供了幾項建議:
教育部明訂校園霸凌定義及類別
通報及評鑑可採用多來源法(multiple informants):如教師評分、經信效度驗證的自評量表、同儕提名或家長評分等方法,如此便可克服單一方法的侷限
並用規定-處罰取向及問題解決取向來處理各類霸凌行為
整合學校、教室、個人與家庭層級的措施並符應當地脈絡
修訂反霸凌安全學校要點:納入普通高中、兼採形成性評鑑及總結性評鑑 、評鑑項目可納入學校成員對反霸凌方案的支持態度及投入意願[41]
韩国
编辑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中小学校园暴力,韩国教育部决定,将从3月中旬开始向一些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让其免受校园暴力。“警卫”工作,除了警察之外,还动员民间保安公司的保安、体育馆协会等人员来承担。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厅提出身边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保护学生。韩国教育部预计,2007年一年将向1600名学生提供这类服务。但一些家长和教师则对此表示担心,认为“警卫服务”会令受害学生变得孤立。针对这种担心,韩国教育部表示,警卫人员将向求助学生提供暗中保护。
澳大利亞
编辑
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支持的反欺凌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其理论依据是:只要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法國
编辑
按照法國政府規定:
根據法條222-33-2-2的前四款所定義的身心騷擾行為,當這些行為被同一教育機構的任何在校學生或從事職業活動的人對學生進行時,將構成校園霸凌。
如果校園霸凌造成工作能力完全喪失,時間不超過或等於八天,或者沒有導致任何工作能力喪失,將處以三年監禁和45000歐元罰款。
如果行為造成超過八天的工作能力完全喪失,將處以五年監禁和75000歐元罰款。
如果行為導致受害者自殺或企圖自殺,將處以十年監禁和150000歐元罰款。
當第一款所述行為持續發生時,即使作為作者或受害者的人已不在該機構就讀或工作,本條款仍適用。[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