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何许人也?印度教的创造之神。梵天亦称造书天、婆罗贺摩天、净天,华人地区俗称四面佛(印度佛教中的大梵天王诸神众,特指色界初禅天之主,又称大梵天王),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创造之神,梵文字母的创制者。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主神。
他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在印度几万座印度教寺庙中供奉梵天的寺庙却极为少见,现存最有名的专门供奉梵天的地方位在拉贾斯坦邦城镇普须卡,在印度大多数是把梵天和毗湿奴、湿婆合画在一起供奉。
印度神话很多故事都提到梵天因为受到诅咒而在地球上乏人崇拜。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宇宙肇始之际,毗湿奴和梵天巧遇湿婆巨大的林伽(这个词我就不解释了,怕封号),于是双方分道扬镳,前往寻找林伽的起点与终点。毗湿奴负责寻找终点,而梵天负责寻找起点。毗湿奴变成一头野猪,不断向下挖掘;梵天则变成一只天鹅,向上飞翔。但找了许久双方仍然找不到目标。毗湿奴只好放弃,在湿婆面前跪下,表示湿婆才是宇宙真实的梵。但梵天并不轻言放弃,他不断地飞翔,直到发现露兜树花。由于梵天不甘示弱,他要求露兜树花替他作假见证,说梵天已经发现林伽的起点。此时,全知的湿婆动怒了,诅咒了梵天,使他不被三界众生所崇拜。但湿婆却祝福了毗湿奴,说他将得到和自己一样的崇拜。
随着印度佛教的兴起,后被佛教吸纳为护法神之一,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尤其泰国,得到很大的发挥,华人称之为四面佛,据说有保佑人间富贵吉祥的功能,在东南亚有非常多信众。
梵天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断地诵读《吠陀经》。特别在北印度,他常常有着一绺白胡须,代表他几近永恒的存在。不像其它印度教神祇,梵天的手中通常没有任何武器;但他的一只手握有一支汤匙型的令牌,代表着将神圣的奶油滴入自我牺牲的火柴堆。这意味着梵天是自我牺牲的神明。他的一只手拿着一个水壶(有时是装着水的椰子壳),壶中的水代表万物初始,涵盖一切。梵天也拿着一串念珠,是他计算宇宙时间流逝的定时器。
不仅仅除了梵天手中的念珠,他在人世间也留下了计算宇宙时间流逝的汉诺塔。
据说,在贝那拉斯(印度佛教圣地,位于印度北部)的大庙里,大殿的圆穹标志着世界的中心。圆穹下放着一个大铜盘,铜盘里固定着三个细似蜂腰的宝石针,每根针有三尺高。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的一根针上穿放了64个赤金盘,其中,最下边紧靠在铜盘上的是最大的盘子,往上去盘子一个比一个小,这就是梵天塔——汉诺塔。长老(祭司)们日夜不停地按照不可违反的婆罗门法规“每次只能转移一个金盘,并且只能转移到下边没有比它小的金盘的宝石针上,即保证在所有的宝石针上小金盘都在大金盘的上面”移动这些金盘。僧侣们预言,当64个金盘全部被从梵天所穿的那根宝石针上转移到另一根宝石针上时,世界将在一声霹雳中化为乌有,梵天塔、大庙以及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
就来,这个传说就演变为汉诺塔游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